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、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。但是,水环境恶化,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福祉。
1993年1月18日,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《21世纪行动议程》中提出的建议,通过了第193号决议,确定自1993年起,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“世界水日”,以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,加强水资源保护,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。
一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
我国2023年“世界水日”“中国水周”活动主题为“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母亲河”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21年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9638.2亿立方米,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098.5立方米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,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,由水污染导致的水质型缺水使得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进一步加剧。
二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
为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,保障国家水安全,2015年国务院印发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;同年,7部门联合印发《全国水土保持规划(2015-2030年)》,提出“小流域综合治理”;2023年,多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将“小流域综合治理”深化发展为“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”。
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指在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上,将水资源保护、面源污染防治、农村垃圾及污水处理等结合到一起的新型综合治理模式,其建设目标是沟道侵蚀得到控制、坡面侵蚀强度在轻度(含轻度)以下、水体清洁且非富营养化、行洪安全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小流域。
三 流域水环境污染来源
外源污染的输入是导致水环境污染的主因,流域水环境污染源根据其产生特点可分为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(非点源污染)两类:
(1)点源污染
点源污染是指有固定排放点的污染源,多为工业废水及城市生活污水,由排放口集中汇入江河湖泊等水体。一般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产生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,经污水处理厂或经管渠输送到水体排放口,作为重要污染点源向水体排放。这种点源含污染物多,成分复杂,其变化规律依据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规律,即有季节性和随机性。
(2)面源污染
面源污染(非点源污染)是指溶解性或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地点,在降水或融雪的冲刷作用下,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,并引起有机污染、水体富营养化或有毒有害等其他形式的污染。根据面源污染发生区域和过程的特点,一般将其分为城市和农业面源污染两大类。
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,农田中的泥沙、营养盐、农药及其它污染物,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,通过农田地表径流、壤中流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,进入水体而形成的面源污染。城市面源污染是指在降水条件下,雨水等形成的径流冲刷城市地面,使平时积聚于地面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方汇入受纳水体,引起的水体污染。
四 流域水环境治理思路
根据污染源的特点,提出水环境提升治理思路,通过控源截污、面源削减、生态修复以及智慧监管等手段达到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目的。
(1)控源截污
完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,建设配套污水处理厂站,提升流域内污水处理率。
(2)面源削减
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等,实现洪峰削减及城市面源污染控制;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,提升节水灌溉管理及农田尾水净化水平,实现农业面源污染从源头到末端的全流程控制。
(3)生态修复
追溯背景或本底水生食物链组成,人工介入协助水生态功能受损的水体重构水生食物链,恢复河流、湖泊生物多样性,协助稳定健康的水生态系统的建立。
(4)智慧监管
利用大数据技术,以大数据作生态环境保护的‘哨兵’,及时发现、解决生态环境问题。
五 治理目标
努力实现“有河有水、有鱼有草、人水和谐”愿景!